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中比基金成金风上市最大受益者 风电投资门槛高
来源:投资与合作 时间:2008-1-14

  从成立之初的300万元,到上市后拥有超过600亿元的市值,金风科技用十年时间,成长近上倍,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神话。 

  2007年12月26日,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一锤钟声,震响了2007的中国股市,不仅为中国投资者送上了一顿盛宴,也为中国股市画上了一个大大的“!”。辗过2007,金风科技载着沉甸甸的“亿万富豪”跨入了2008年。金风科技上市前,总计有4个国有法人股东、25个社会法人股东以及30个自然人股东。金风科技上市后,从市值来看,至少造就二十几位亿万富豪,尤其是金风科技的董事长武钢的财富一跃超过10亿元。 

  盛宴分食者 

  分享这次盛宴的除了公司的部分高管,获益最大的公司是国水集团,2000年9月中旬,国水集团出资800万元参与金风科技的增资,国水集团直接持有金风科技7875万股。2005年10月中旬,国水集团参与新疆风能公司改制,出资3050万元,获得风能公司38.93%的股权,风能公司持有金风科技9135万股,由此国水集团间接持有金风科技超过3556万股。如果按照金风科技的招股价36元计算,国水集团获益将超过40亿元。金风科技上市以后,如果股价超过100元,则国水集团的获益将突破100亿元。 

  作为PE的中比基金算是最大利者。中比基金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借助于金风科技一役,中比基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2005年9月,中比基金以每股5元的价格参与金风科技的增资扩股,总计投资4000万元,获得800万股,经送配后总计获得3600万股。投资成本4000万,投资收益12.96亿(36元/股)或36亿元(100元/股)。 

  中比基金是由比利时政府、比利时富通银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18日在中国北京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目前中比基金委托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资产管理人,海富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占66.67%)和比利时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占33.33%)合资组建,注册资本2000万。该公司委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基金资产托管人。 

  此外,借助于中比基金平台,获益最大的莫过于海通证券。第一:海通证券是中比基金的大股东,拥有中比基金10%的权益,未来可以享受中比基金的分红;第二:海通证券是中比基金的管理机构海富产业投资的控股股东,拥有其66.67%的权益,未来可以享受海富产业投资的未来收益;第三:海通证券是金风科技的“主承销商”,通过承销金风科技,获得超过上亿元的承销费用。 

  第二位获利较大的要算光大投资了。2005年9月,中国光大投资管理公司与中比基金一起参与了金风科技的增资扩股,总计投资3500万元,获得700万股,后经过“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最终获得送配后2182.5万股。 

  首先“左手倒右手”。2006年5月25日,中国光大投资管理公司与光大控股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中国光大投资管理公司将其所持金风科技700万股以每股5元转让给光大控股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 

  其次“利益大分配”。2006年11月30日,光大控股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将其所持金风科技700万股以每股单价5.25元分别转让给深圳市远景新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万股、深圳市远景新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85万股、深圳市远风投资有限公司15万股。 

  由此,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了三种不同利益主体的收益分配。第一种是利益的自我分配,这种分配借助于深圳市远景新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来实现。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13日,注册资本2546.25万元,法人代表为刘诚,公司性质为外国法人独资企业。公司的控股股东为ALLY POINT LIMITED,持有深圳远景新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SEABRIGHT CHINA SPECIAL OPPORTUNITIES (I) LIMITED (光大海基中国特别机会基金BVI)持有ALLY POINT LIMITED100%的股权。第二种是利益的他人分配,这种分配借助于深圳市远景新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来实现。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17日,公司注册资本1050万元。Prime Talent Limited 持有深圳市远景新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SEABRIGHT CHINA SPECIAL OPPORTUNITIES (I) LIMITED (光大海基中国特别机会基金BVI)持有100% Prime Talent Limited的股权。2007年7月19日,光大海基中国特别机会基金将其持有100% Prime Talent Limited的股权转让给PA Investment Opportunity III Limited,PA Investment Opportunity III Limited 是Pacific Alliance Asia Opportunity Fund Limited 设立的项目公司。光大借助于海外“壳”公司,转让了此部分的利益。第三种是利益的团队分配,这种分配是借助于深圳市远风投资有限公司来实现。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万元,公司的股权结构为路峰出资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0%,刘诚出资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0%。刘诚和路峰为光大海基中国特别机会基金的投资经理,所以该公司为深圳市远景新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关联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光大实现了对投资管理团队的激励。 

  最后是利益的实现。深圳市远景新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远景新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远风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金风科技2182.5万股、900万股和67.5万股。如果按照36元/股来计算,光大系的自我、他人和团队均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第三位是新宏远创,赶搭了末班车。投资成本3200万元,投资收益初步估算3.24亿元(36元/股)或9亿元(100元/股)。 

  2006年12月13日,深圳盛高达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金风科技200万股以每股16元转让给新宏远创风能投资有限公司(New Horizon Ivy Wind Investment Co., Ltd)。2007年4月2日,商务部批准了此次股权转让,新宏远创终于搭上了金风的“末班车”。作为唯一以外资身份入股的创业投资公司。 

  第四位是上海联创,可谓是挤出的额度。投资成本250万元,投资收益8100万元(36元/股)或2.25亿元(100元/股)。2006年9月4日,上海联创永宣创业投资企业以每股5元的价格受让了上海银利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所持金风科技的50万股。 

  造富运动 

  公司的前身是新风科工贸公司,1999年公司进行了两次股权转让和增资。2000年7月,新疆风能研究所将所持新风公司781.98万元的股权转让给风能公司,陈旗将所持新风公司82.5万元的股权转让给太阳能公司。与此同时,风能工会将其所持新风公司126.7万元的股权分别转让给陶毅124.3万元,转让给张淑军2.4万元。其中转让给陶毅76.84万元和张淑军2.4万元属于股权奖励。此次股权转让“一举三得”。一,规范了风能研究所所持股份的增资不实的“历史遗留问题”;二,规范了职工持股会的“违规运作”;三,实现了部分员工的激励。 

  2000年9月,公司再次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自然人张春英将其所持公司30万元股权全部转让给武钢;王黎明所持19.44万元股权、牛国良所持12万元股权全部转让给郭健;张淑军所持2.4万元股权全部转让给王进。 

  2000年9月中旬,新风进行增资扩股。其中新股东国水集团出资800万元,北京君合慧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出资40万元,自然人魏红亮出资122万元、谷宝玉出资114万元、王彬出资103万元;原股东中新疆太阳能科技开发公司增资27.5万元,自然人胡楠增资60万元、马辉增资59.98万元,王进增资50.78万元,其他原股东放弃增资。算是他们一次成功的“风险投资”。 

  2000年12月底,新风科工贸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名字正式确认为金风科技。金风设立时公司的总股本确认为3230万股。 

  2004年4月,金风科技与原股东风能公司、国水集团、陶毅、武钢、魏红亮等自然人签订增资扩股协议,约定公司的总股本由3230万股增加到7000万股,增资股份按照每股1.27元的价格以现金方式认购,共募集资金4787.9万元。 

  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和公司本身的质地,金风的首次私募首先从内部开始。一方面通过内部认购的方式解决临时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让核心管理团队以较低的价格进一步获得更多的股权,实现管理层的激励。 

  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之间,公司总股本为1亿股时,金风一些股东进行了一系列的股权转让,令人眼花缭乱。 

  那些早早下了这辆“风车”的人,不知看到这高高扬起的股价,至今会不会后悔? 
金风引爆风电市场 

  昨天你错过了太阳能,今天你不可再次错过风能。金风科技的上市将再次引爆中国新能源的投资热潮。 

  竞争格局 

  截至到2006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2596MW,其中:国外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累计装机为1711MW,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65.92%;国内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累计装机容量为885MW,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4.08%。中国市场依旧由外资主导。 

  风力发电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行业,国内市场的风力发电机组供应商主要以国际厂商为主,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国际厂商占国内市场份额的比例分别为75.35%、70.59%和58.8%。国内绝大部分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厂商均处于发展初期,集中度较高,2006年国内主要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不超过10家,其中金风科技占国内厂商份额的80.81%。国际厂商有Vestas、Gamesa、GE Wind、Nordex、Suzlon等;国内厂商有:金风科技、浙江运达、大连重工华锐科技、东汽、沈阳工大、哈飞威达、航天安迅能等。其他风力发电企业主要还有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海装风电公司、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等。 

  风电无限好 只是难投资 

  风电行业上游原材料主要为制作叶片的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以及塔座、发电机所用的钢材、铜材等,这些材料比较容易获得,供应也没有那么紧张。行业的关键还是在叶片、发电机的制造以及风机的整体设计安装。从主要部件的价值量角度来看,叶片的价值量最大,而且技术含量与进入壁垒较高,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比较分散,国内不少电机厂都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进入相对容易。相对风电设备生产企业,从事风机整体设计安装的厂商可能处在更为优势的地位,所占有的价值量和盈利空间更大,目前国内从事风机整体设计安装的厂商主要有金风科技、大连华锐和东汽等。 

  中国风电行业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市场参与者,无论是系统厂商,还是核心部件厂商主要还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民营资本参与的比较少,所以造成尽管风电十分“热闹”,甚至远远超过“太阳能”,但是好的投资机会比较少。 

  第二,整机系统厂商面临市场整合。截止到2007年中旬,已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进入整机制造领域的大中型企业接近100家。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可能允许多家企业的存在。但是,中国市场最终只能容纳3-5家本土整机厂商,风机整机系统厂商面临“洗牌”。 

  第三,零部件商机多,但是好公司难寻。越来越多的企业满怀热情地进军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业,将会带动风电零组件的发展。根据整机系统的成本分析,核心部件主要包括叶片、发电机、齿轮箱和控制系统。但是现在国内能够规模化生产风机系统核心部件的企业不多,各个部件分别只有那么两三家,好的投资标的比较少,只能感叹,“风电无限好,好公司难寻”。 

  按图索骥 

  犹如太阳能产业一样,一般由下游的系统厂商比如无锡尚德首先实现上市,接下来才是上游企业的上市。目前,国内比较大的风电系统厂商包括金风科技、大连华锐、东汽、浙江运达和上海电气等。金风科技于2007年12月26日,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东方汽轮机的风电业务也于2007年中期被整合到上市公司东方电气中,唯独大连华锐成为最后一块“蛋糕”。投资系统厂商,唯有投资大连华锐和浙江运达。 

  风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叶片、发电机、齿轮箱和电控系统。从主要部件的价值量角度来看,叶片的价值量最大,而且技术含量和进入壁垒较高,国内目前具备叶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不多,主要是河北保定的中航惠腾,该公司已经开始了国内上市进程,预计于2008年实现上市。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比较分散,国内不少电机厂都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进入相对容易。目前国内生产风力发电机的厂商主要有上海电机厂、兰州电机厂、湘潭电机厂、沈阳电机厂、永济电机厂和杭州发电设备厂。此外,风力发电机组对齿轮箱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齿轮箱很难满足发电机组的要求。国内生产齿轮箱的厂家主要有重庆齿轮厂、杭州齿轮厂和南京高速齿轮厂。其中南京齿轮箱已经在香港挂牌,而其竞争对手杭州齿轮厂和重庆齿轮厂成为潜在投资机会。 

  未来唯有参与风力发电运营才能为公司产生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在合适的时机可以参与投资已成规模的风电运营商,分享风电能源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