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
 |
|
与日本方式不同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更注重财务投资
|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08-1-23 |
|
|
谈到并购,美国人似乎存在一种误解:认为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将效仿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的做法。
那个时候,日本企业大举进军美国,斥巨资收购了美国的标志性资产,如哥伦比亚影业(Columbia Pictures)、7-Eleven连锁便利店和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当时,美国的议员们也是呼声不绝,与如今他们面对主权财富基金可能收购美国资产时发出的叫嚷如出一辙。
不过,相似之处仅此而已。
日本企业当初追求的是全面控制;而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不同,他们满足于投入资金,让美国人自己经营。
因此,尽管美国人上世纪80年代曾担心日本半导体生产商谋划在存储芯片行业进行某种恶意收购,但面对阿布扎比政府投资机构Mubadala去年12月份收购高级微设备公司(AMD) 8.1%股权的交易,他们几乎连眼睛都没有眨。
日本人最终想出了收购美国资产的最佳策略。上世纪90年代,他们重返美国寻求结盟,比如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与卡特比勒(Caterpillar)之间的交易。
他们重新采取的慎重做法收到了效果。
2006年,东芝(Toshiba)设法收购了美国电力公司西屋电气(Westinghouse),甚至承诺在数年内保持该公司的独立地位,仅对雇员和高管进行了最低限度的调整。政治家或股东对此笔交易并没有表示太多不满。
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并不打算偷偷摸摸收购华尔街投行或其它美国企业。
阿拉伯和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动用它们的外汇储备财富,在价格较低时买入一些被动性股权,这并非出于什么政治动机,更多还是属于精明的商业举动。
而且,虽然他们都是非常老练的投资者,但他们并不能向新收购的企业派出大量员工、监控其经营、管理其行为、停止发布年报,并事无巨细地掌控所有日常微观管理。
因此,当出现投资失误的时候,他们可以将其归咎于美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