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英特尔投资中国十年回顾 企业创投探索成长之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8-5-4

  这些“弯路”教训惨痛

  “如果不做改变,我们可能永远看不到好的项目,永远都只能当其他VC基金的退出基金。”尽管内部争论很多,但是英特尔投资意识到如果永远站在巨人后头,就只能永远都是侏儒。

  最直接的一个改变是:英特尔开始领投。这种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是2005年,在中国,“2001年、2002年就开始尝试领投了。”张仲解释,其中原因是亚太离总部比较远,“自由度大”。

  2001年英特尔投资凌讯科技,这家公司是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制定者。但在当时,该投资在英特尔投资内部争议颇多。首先是内部从没有人去关心数字电视,更不用说中国的数字电视了。当时已经有欧标、美标等非常成熟的标准,中国自己的标准能有市场么?但当时的中国投资团队认为中国很关注自主产权,“这类创新都会受到国家支持”。横向角度看,日本就有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而中国的市场规模是日本根本无法比拟的。

  “用了7年,现在这个市场终于起来了。”凌讯的标准被国家批准了,国内的厂家也接受了这个标准。在这之前,2004年英特尔追加了一轮投资,2007年又投了4000万美元。

  在2007年之前的几轮投资,由于“没有人跟进”,所以只能自己投:开始时自己投100万,然后投资金额慢慢大起来。2001年受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绝大多数基金不是撤出中国,就是死掉了。很多LP(有限合伙人,一般是出资人)宁愿和GP(一般合伙人,一般是基金管理人)打官司,也不愿意给允诺的投资

  英特尔投资部门留了下来。2000年,时任英特尔投资总裁的Leslie Vadas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中国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两三个市场之一。但在操作层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资金保值的压力”。

  这种“寒冷”的气候,英特尔投资却觉得是个发展的好时候。“没有人跟我们竞争”,因此创造了一个转型的好时机。那期间,英特尔投资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同时也在业界建立了名声”。

  尽管在2005年之前整整4年时间内,英特尔总共就投出去了4000万美金。“那几年企业也相对比较保守,很好的公司不会在那样一个时候出来融资。”因为都知道在那样一个市场下,公司的价值肯定会大大降低。

  “更大的空间”

  2004年张仲访问硅谷,他意识到沙丘路上的一流VC迟早总会到中国来的。

  “哪里有钱赚,他们就会去哪。”中国的高速增长以及大量的投资机会,总会吸引对新兴经济体感兴趣的投资人。此后的2005年6月,硅谷银行果然把其中的30多家带到了中国,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留了下来。

  他们的到来,把VC这个行业的BKM(Best Known Method)带进来了,“这使得VC在中国更专业、更有效率。”

  但张仲并不认为他们会马上带来竞争,“我们当年碰到的问题,他们也需要时间去解决,”尽管这些VC机构在美国很成功,“但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投资就像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一样”,他们需要时间去尝试、犯错、扩大团队,了解当地的监管办法以及投资文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还有他们将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也是个问题。”张仲说,当时有三种可供尝试的模式。一种是直接投资,在国内设立自己的办公室;另一种是做皮包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从大洋彼岸飞过来;还有则是和其他机构合作,成立合资基金。

  另一个他认为竞争不会马上加剧的原因,是不管多著名的基金,“他们找的都是同一批人”。

  2005年,VC投资人频繁跳槽。“既然是同一批人,我们的投资水平就不会有大的差距。”张仲认为,尽管背靠这些成熟的大机构,这些投资经理要实现和机构的磨合、提高水平总还需要一段时间。况且国外基金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要做到本土化才能适应中国市场”。刚开始时,他们请的经理人肯定凡事都要向总部报告,“要向在美国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解释,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网吧,为什么无线增值服务在中国能有那么大的市场等等,这类沟通很难很难,因为这些事情在美国都没有发生过。”

  在这些机构的“本土化”过程中,英特尔投资还有时间“去打好我们自己的根基”。作为公司VC,英特尔投资总被质疑能否留住人。其薪酬体系和一般的VC不一样,没有carry interest,会有一个最高限。但张仲也指出英特尔投资的“审批程序非常流畅,内部体系并不比一般的基金复杂”,尽管没有给出更多证据,但“英特尔给予了投资经理很大的自由度”。况且英特尔投资能够接触到其他VC没有机会投资的项目,比如浙大中控。英特尔强大的企业网络,是这类企业看重的资源。

  另一面,因为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英特尔投资自身也在调整。2005年3月上任的英特尔投资全球总裁苏爱文,把其投资范畴扩展到了准备IPO和已经IPO的公司,这家个性鲜明的技术派投资者不再把投资范围局限于早期初创项目。

  同时单笔投资金额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以前是不超过1000万美元。2006年对东软投资了4000万美元,不仅创下了“过去7年里最大额的投资”,而且是第一次尝试投资合资企业,为此张仲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说服英特尔法务部。

  尽管英特尔投资一再强调,未来还是会把投资重心集中在“高科技领域”。这不仅因为他们不相信“在不同行业间跳来跳去,可以建立起对某个行业的专业技能”,也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成长最快的,还是高科技企业。

  “从百度到阿里巴巴,从腾讯到盛大、分众,哪一家不是高科技公司?”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美联储联手欧洲银行扩大融资规模应对信贷紧缩  2008-5-4
·  20080504每日期货与各大指数速递  2008-5-4
·  软银集团投资4亿美元入股千橡集团 获35%股份  2008-4-30
·  新大新公司引1%战略投资者 广百股份有望进入  2008-4-30
·  私募股权投资价值尺度嬗变 拒绝泡沫化生存  2008-4-30
·  证监会考虑对有条件的投资者放开同名多账户  2008-4-30
·  拉面女掌门4亿脱手深圳味千  2008-4-30
·  沪市曝出大小非违规减持第一例  200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