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烟台,大连,杭州,广州,广东,山东,胶东,华北,华东,创投,投资,私募,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
 |
|
军工改制基金将于10月发起成立 拟引入少量社会资本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8-7-28 |
|
|
七月中旬,长城证券军工研究院的负责人乔培涛终于感到一丝欣慰:由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下称“军工企协”)与长城证券共同发起的军工改制基金已经进入实质性的筹备阶段。
在不久前刚刚低调召开的军工改制基金筹备工作座谈会上,军工企协的高层强调了运用社会资本提升军工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对这只改制基金的试点背景、基金定位、投资对象、资金来源、运作模式、基金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按照军工企协的初步设想,军工改制基金被定位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基金,运营模式类似于渤海产业基金。其主要投向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军工企业和从事军品科研生产的民营企业,采取非上市股权的投资方式,退出渠道则通过所投资企业上市等方式实现。
除了发起人的资金和机构资金外,这只基金还将首次向社会募集一部分资金,这也将为那些对投资军工企业极具兴趣的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改制和分享上市收益提供一条新“捷径”。
以时间表推进,军工改制基金将计划在10月18日举行的“2008军工资本论坛”上正式发起成立。
投资大门渐开
军工改制基金的成立,感触最深的人之一,应该是航天长峰(600855.SH)的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金奎。据其介绍,这只基金的最初版本出现在2006年9月8日,当时张金奎在国防科工委体制改革司与军工企协联合举办的“军工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上,提出了一个设想,“可以以国防科工委体系为核心,11大军工集团共同出资,再加上一些社会资本,共同来投资,设立一个创业投资基金,做大做强军工产业。”
于时间的节点上再往上追溯,张金奎这个想法源于2004年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当时,国防科工委与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纲要》,提出要加快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步伐。2005年与此相关的政策进一步出台。
到了2006年,航天长峰提出的口号——“军工上市公司是实施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的主力军”,得到了11大军工集团及几十余家上市公司,国防科工委以及证监会相关领导的认可。
军工企业的改制和加速发展,看似已如离弦之箭。但在这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单一的股权结构带来的层层上报式的决策机制,“层层上报使得每个人都会得到回避风险的激励,而回避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样风险是最小的。这种内在约束阻碍了军工企业去碰风险,去发展。“张金奎认为,要打破这种制度性约束,就需要引入一种追求创新、追求发展、追求利润的力量,“这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而且要有不同成份的股东,不同性质的股东进来。创业投资基金的想法就可以发挥此种作用”。
按其设想,这只创业投资基金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决定了军工企业的决策机制不是单一股东说了算,而是由一群股东共同说了算。
张金奎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的思路在当时显得较为“超前”。更为重要的是,2006年并不是十分合适的时机,相关的鼓励政策和配套政策并没有出台,使得这个想法在彼时如“镜花水月”。但不可否认,这个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推动和启发了日后军工改制基金的设立。
2007年,军工体系内部在理顺了一系列关系和意见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军工企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相关文件。此中,《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由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联合“出品”,也是关于军工企业改制最核心的指导性文件。
军工企协股改办一位负责人日前向媒体表示,《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意欲推动军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指导民营企业和中介机构参与其中。
事实上,军工企协2007年11月、2008年3月和6月这连续三期的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培训班,也加速了军工企协内部对于运用社会资本提升军工能力的认识。2008年3月,军工企协开始启动关于成立军工改制基金的调研和座谈工作。
此背景下,2008年5月,军工企协和长城证券开始具体沟通军工改制基金成立的事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