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烟台,大连,杭州,广州,广东,山东,胶东,华北,华东,创投,投资,私募,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
 |
|
百仕通CEO苏世民称私募股权投资最好时机已到来
|
来源:财经 时间:2008-8-13 |
|
|
62岁的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是美国百仕通(Blackstone)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北京一睹奥运盛况之余,还力图为股东们打气。
百仕通的股东之一就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2007年5月,中投公司尚未挂牌之际,以每股29美元、总价30亿美元购买了即将上市的百仕通近10%的股权。仅仅数天之后,百仕通股价开始大跌,至今资产累计缩水45%,而中投的投资账面亏损11亿美元。
百仕通也从此结下中国缘。他们不仅坚持将公司中文名从“黑石”改成“百仕通”,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这位私募股权基金界的著名人物还有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苏世民。
“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股价都在下滑。百仕通的情况比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要好,”苏世民称,“如果说投资百仕通不好,在那个时候投资其他地方也许更糟。”
8月9日,他在北京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还宣称,私募股权投资的最好时机已到来。
在该公司刚刚公布的二季度报告中,传统的杠杆收购业务表现不佳。苏世民坚持认为,这家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几乎毫发无损”,相反,还获得了众多收购机会。
“目前是很好的投资时机,惟一的负面影响是我们能借到的钱少了,”苏世民说,“对我们而言,资产价格比融资的难易程度更重要。”
8月6日公布的百仕通二季度报表中,私募股权投资部分收入大幅减少,总额为9240万美元,同比下降77%。同时,该公司在财务顾问方面的业绩也不如前,同比减少26%。
百仕通首席运营官汉密尔顿·詹姆斯(Hamilton James)在8月6日的电话会议中说,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导致融资困难,目前200亿美元规模的杠杆收购基本没有,超过50亿美元的很难进行,大部分交易总价都是在10亿美元左右。
对此,苏世民解释为“变化”,而不是简单的财务损失。在贷款难求的局面下,杠杆收购单宗交易的规模缩小,但是百仕通投资的总量不变,甚至有所扩大。“去年信贷风暴这么厉害,我们在私募股权方面的投资是60亿美元,基本和过往持平,还略多一点。”
另一个变化是收购的贷款杠杆率大幅降低。从原来“最多能达到10倍的杠杆率”回落到现在4-5倍的杠杆率,苏世民说。但他也认为,在过高的杠杆率下,资产价格太高,真正赚钱的是“卖方”,而不是作为买方的私募股权基金。
“(经济)衰退的时候,我们能赚得更多,因为花钱(买资产)相对较少,”苏世民说。“对私募股权来说,最好的时间是从经济衰退中出来的头一两年,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还比较悲观。而最糟糕的时间是经济繁荣期,人人都很乐观,媒体使劲赞颂私募股权投资。这时候我们买的资产越来越贵,投资者的收益反而不高。”
从事私募股权投资近40年的苏世民将自己比为农夫:“现在我们播种。等市场价格上涨,我们就会有收获。必须在一个较长的周期里面才能给我们正确的评价。”
百仕通还于2007年9月出资6亿美元,收购中国化工集团旗下蓝星总公司20%的股份。外界有疑问认为,这其中是否有中投的资金转道回国,而违背了为减少外汇储备压力而成立中投的初衷?对此,苏世民称,“这是对我们公司结构的误解。”因为2007年中上市的是基金管理公司,而不是其管理的价值113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而投资蓝星总公司的正是百仕通公司管理的一只基金,并不是百仕通的管理公司。百仕通新闻发言人彼得·罗斯(PeterRose)告诉《财经》记者,由于每只基金中有少量百仕通自己的投资,中投的资金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百仕通回到蓝星,总额不超过100万美元。
今年62岁的苏世民既是百仕通的创始人,也是拥有上市公司24%股权的大股东。外界认为,他在市场高位时推动百仕通上市,有套现退休的嫌疑。对此,苏世民称,“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公司的‘二把手’Tony James将是很好的接班人,但如果没有意外,我将继续管理百仕通很长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