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烟台,大连,杭州,广州,广东,山东,胶东,华北,华东,创投,投资,私募,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国际制造业股价缩水 国内企业寻找并购机遇
来源:PE88 时间:2008-10-14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产业领域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增加并购发生的概率——很多公司为纾困境会剥离资产,另一些现金流相对充裕的公司则会趁机购买。
  不过巨大的风险亦相伴而生,如果未能在合适的价位购买资产,未能合理控制资本负债比例,“抄底”反而增加了买方的风险。
  去年次贷危机刚刚显露苗头时,中国公司就已频频出海购买资产,一年之后反观,当时的举动颇为鲁莽,一些企业也铩羽而归。当前全球股价暴跌,在国际舞台上初显峥嵘的中国企业能否克制冲动,理性地审视危机,基于自身实力作出正确的并购决策,将是对中国企业的重大考验。


  在通用汽车率领众多制造业企业股价大幅跳水之际,国内制造业企业也已经伺机而动,准备出击。但海外收购的机遇是否已经降临,专家们对此表示,还需要冷静看待。

  制造业股价巨挫

  上周四(10月9日),因美国股市取消了卖空禁令,美国汽车业龙头通用汽车(GM.NYSE)股价大挫30%,达到4.76美元,不过10月10日该公司股价又稍有上升,为4.89美元,目前股价处于50年多年来的最低点。
  10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的通用电气(GE.NYSE,下称“GE”)股价虽然上升了13%,为21.5美元,但也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区间。被誉为制造业晴雨表的GE,第三季度业绩下滑了22%,这一数字几乎与分析预期一致,这也是其股价回升的一个因素。
  虽然GE的营收增长了11%,至42.3亿美元,但家电所在的消费与工业部盈利大幅下滑了82%。
  不光是GE,多家业绩表现强劲的公司也在这场“风暴”中受到拖累。 
  联合技术(UTX.NYSE)公司上周末收盘价为47.63美元,市值为459.32亿美元,为5年来新低。
  该公司2008年第二季度的净盈利上升11%,逆势走强,达13亿美元。本周末将公布三季度财报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NYSE)上周五股价继续下降2.52%,到30.6美元,已经回到了公司2003年末的水平。一年之内,霍尼韦尔的股价跌去了一半多。本财年第二季度其盈利比上年同期增长18%。
  德国西门子公司(SI.NYSE)的股价同日定在了62.88美元的价格,比其公司高层贿赂事件期间的股票价格还要低。目前,西门子的市值为551.4亿美元,一年内其股价曾高达160美元,相比之下如今股价大幅下降了61%。

  国内企业伺机而动

  为提升股价、增加盈利及提高投资者信心,一些企业下决心尽快甩掉部分增长缓慢或与公司核心业务无关的资产,从而给国内企业带来难得的机会。
  “我们正在观察一些收购对象,欧洲某些公司或许是很好的选择。”正泰集团发言人廖毅上周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7年前正泰就发现了一个机会,当时欧洲一家老牌企业准备出售其资产,正泰当时发动和联合多家公司准备并购,但这家企业仍然选择了两个咨询公司作为买主。
  “但现在我们觉得也是很好的时机,我们考虑具有区域性和互补性的公司。”廖毅说,一些有增长势头的公司,比如在工业电气、新能源行业的这类企业,“我们已经进入了太阳能行业,而且打算在欧洲建厂,如果在海外有现有工厂的,我们可能就会考虑。”
  他说,美国企业现在比较大,而且在电气领域具有垄断地位,相比欧洲企业会更难。但也不排除有一些适合中国企业收购的资产。
  当然,收购海外企业并予以整合是多年来中国企业最难逾越的障碍。
  廖毅认为,企业收购涉及到很重要的文化认同,“大部分的欧洲公司偏向欧美企业,因为彼此的文化更为接近,而且语言方面也更容易沟通。”
  正泰拟出手买下欧洲那家公司,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对方在文化上仍然难以认同。但中国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中国的金融系统强大,愿意给到境外并购的公司以支持。
  银河证券研究员沈文春说,现在几个大型的电气设备公司中,除了上海电气和哈电之外,其他公司有实力进行海外收购的并不多。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这样的公司负债率较高,比如输配电企业,由于与国电公司打交道,国家电网一般都会缓付款项,所以输配电企业的现金流不够好。但多数海外企业要求在收购时一次性拿现金购买,这对电气设备企业而言有困难。”


专家:中国企业“抄底”需谨慎

  美国股市的暴跌让很多中国企业萌发了“抄底”的念头,这种冲动是否正确?
  银河证券研究员沈文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目前还不是最低点。“实体经济的衰退还没有到谷底,有些公司资不抵债时,就会大甩卖,现在有些公司业绩虽然下滑,但仍然想寻找可以上升的办法。”
  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在深圳也表示:“中国制造企业的秋天刚开始,冬天还没有来临。”香港的“四大天王”——新世界、恒基、长江实业、新鸿基都经历过经济大萧条,这些公司有一个普通共性就是:公司的资本负债比例(负债/资本)平圴为50%~75%,现金流占总资产比例一般都5%~15%,资产负债比例为20%。
  “这都是为可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作的准备。”郎咸平表示,低负债是企业“过冬”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才会增强。而这些企业还有一个惯例是:在市场逆境中不做投资,积累资金。
  相反,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的资本负债在100%~300%左右。基于此,中国制造企业不要说去“抄底”美国,能否很好度过这个即将来到的经济大萧条还是问题。
  据介绍,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就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而中国制造企业虽然这二三十年来快速发展,但并没有建立企业生存和再发展的灵魂——工序流程系统,市场竞争力弱,这也让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额的87%、进出口总额的55%都是在华的外资企业所创造的。
  郎咸平指出,全球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产业链竞争时代,而中国制造往往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必须要对产业链做高效整合,形成新的成本管理理念,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金蝶国际公司(00268.HK)总经理何经华指出,雷曼兄弟在国内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有投资,这些投资也将随着雷曼兄弟倒闭而受到影响。基于此,全球股市在2009年、2010年都很难完全恢复。而在苏浙和广东等地区的很多制造企业,因为劳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不利因素影响而倒闭
  何经华称,这说明中国制造的本质很脆弱,核心竞争力很弱,特别在这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制造企业必须要苦练内功,加强企业管理,尽快从中国制造超越到中国智造,才是根本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