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烟台,大连,杭州,广州,广东,山东,胶东,华北,华东,创投,投资,私募,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
 |
|
后分众时代新媒体更具投资价值 投资者回归理性
|
来源:PE88 时间:2008-10-27 |
|
新媒体行业还有投资空间么?这似乎是句废话。
菲利普·科特勒说,企业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更注重结果和行为的营销传播计划,还有越来越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
但尽管过去了100多年,其间若干种新媒体形式粉墨登场,但仍未能接触华纳菲克魔咒。19世纪的美国费城商人约翰·华纳菲克说: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
“在这个领域,任何能提高投入产出率的尝试,都会很吸引人。”投资人金鹏说。艾瑞咨询集团的报告指出,统计IWF、实力传播、日本电通、TNS以及中国工商总局的数据,2007年全球广告市场规模达到了4648亿美元,“即使效率只提高10%,那也意味着将近5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与美国人均每年70.4美元的广告费用相比,中国的相关数据只有18.0美元,而且市场本身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新媒体仍然有其价值,相对于传统媒体“便宜”是新媒体的重要吸引力。
新媒体仍充满了想象空间。“提高广告投放效率”的具体解决方案,很多人都在寻找。据投资业人士说,他们去年一年看的这个领域的项目不下200个。
回归理性?
“投资者务实了。”与此前VC的极具进攻性相比,新媒体行业的创业者说。
在分众上市之后尤其如此。现在,很多融到钱的企业都这么形容如今VC给钱的慎重:我所知道的,我们是去年这个领域最后拿到钱的新公司;或者换个说法,今年没有新的媒体公司融到钱。
驾驭的故事,或许也印证了这一点。其CEO范志斌第一次见到后来的投资方时,VC人士上来就问,“先别跟我说能做多大,先告诉我什么时候能挣钱?是第9个月还是第15个月能做到盈亏平衡?”第二个问题是,“你的盈利率能有多少?”即使能做100亿,若利润只有1.5亿元也白搭。
赢利是首要问题。其次才是怎样进行市场拓展,把现有的故事讲得更完美。
过去的三五年。起初只要概念够Sexy,VC就会投。在广告业内做了10多年的一位业内人士说,曾经也有一些新媒体公司想邀他加盟,“但是那些故事,他们都无法说服我相信可以挣钱。”而他所说的这些项目,也确实陆续拿到了融资。
“分众模式”在商业创新上点起了一把火苗,吸引了不止创业者,也包括投资人。但目前这个神话引起的泡沫已经慢慢破灭了。此后,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
驾驭的董事长严治风和CEO范志斌认为,要么是商业创新;如果商业创新上无法独树一帜,那么就必须坚持低成本导向,必须严格控制运营成本。后者对企业运作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同质化竞争之下,如果企业无法做到上述其中一点,新媒体也难免像青菜萝卜那样沦落到价格战。
分众几乎以聚众独立IPO相当的价格收购后者,也被认为是为了“存活”。收购之后其成本减低了至少一半,而面对广告主时的溢价也更高。
变被动为主动?
新媒体对广告主确实有吸引力,但它们的问题却是还不够“分众”。无法解决广告主更进一步的诉求:实际解决销售减缓的问题,或者找到最直接的消费者。
分众的楼宇LCD被认为越来越像传统电视。这一方面体现在价格上,而另一点在覆盖频次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广告主的要求也回归到了像到达率等标准上来了”,而这也更接近于电视。因此目前,有观点认为同属分众的框架海报其传播效率要远优于楼宇LCD,这可能也受到了客户的需求从品牌推广转到了产品促销上来的影响。
而类分众们被认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新媒体本身的重要特点就是对潜在消费者进行了细分,“它们和传统电视比确实细分了人群,但是却又细分得不够”。它们都给广告主描绘了这群潜在消费者的大概形象,但这个形象是相对模糊的;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中谁、什么时候会对什么产品产生消费行为?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媒体都无法准确回答。
“更加精准”被认为是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但这样一个集中了有相同需求的消费者平台是否存在?
“一定存在,只是我们还没发现。”驾驭的投资人说,驾校的特殊性就是有汽车产品需求的人,“以实体形式集中到了驾校里面”。但是否可以想象有那么一个平台,它可以通过一些通讯、接触而同样集中一批有共同需求的消费者呢?
“已经有很多人在尝试那么做了。”有投资人士说。比如一些目录销售公司,他们就通过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分解出了对母婴用品、化妆品、家居以及小家电等有共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群体。
未来是否可能针对这些人群做相应的产品推广?并非不可能。所以投资人说,广告业是个充满想象的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