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烟台,大连,杭州,广州,广东,山东,胶东,华北,华东,创投,投资,私募,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商业地产资本市场受关注 抗风险能力助上市融资及并购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08-11-3

  10月22日,将防空洞折腾成商业地产的人和商业控股逆市而动,在降低发行价格、推迟上市日程后,终于在香港联交所挂牌。而深圳茂业集团半年内收购了四处物业,海印股份近期更是动作频频。

  与和黄、华润、新恒基和嘉德置地迥异,在没有大财团以及长久的资本积累下,人和商业、海印股份和茂业集团的迅速崛起,向我们描绘了商业地产多路进发的路线。他们或通过上市、资产注入,或是四处并购等方式,让手中的商业地产快速和高效地运转起来。

  “无论如何多路进发,最终都是要依靠资金。”业界的人士告诉记者,“商业地产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压着,而且一般都要3-5年才会有稳定的回报,由此资金一定不能缺少。”

  但是,在金融海啸下,商业地产又是最安全的。“它可以说是避风港。”言下之意就是,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

  上市!加快上市脚步

  与银行贷款相比,上市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人和商业就是很好的例子。最经典的是,在金融海啸下,人和商业的募集额一路下滑,虽然如此,人和商业还是坚持在香港上市,人和商业执行总裁王宏放认为,考虑到这次招股所得资金可以支持我们业务快速扩张,进一步扩大人和商业在地下商城领域里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应该把握这次上市的机会。而在上市首日,王宏放认为开市股价表现不太理想。然而,在业界看来,人和商业没有破发已是奇迹。“这也说明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不同,商业地产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也较受投资者的欢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表示。人和商业上市首日收盘价比招股价1.13港元上涨了4.4%,不过募集额从原来最初的预期117亿至156亿港元一下缩水到32.21亿港元。

  据悉,除了已经上市的人和商业外,今年排队计划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有20余家,但自3月份恒大上市受挫后,多数企业都暂停或延后了上市时间。例如已经具备了在香港上市条件的星河湾、宝龙地产、方圆地产、中华企业等。人和商业登陆香港联交所,也是10月以来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第2家企业。

  另一边厢,除了直接上市以外,海印股份也通过资产注入,实现了商业地产的上市。上周六海印股份公告了发行股份及现金购买控股股东资产进展情况。截至本月20日,海印股份控股股东海印集团持有的潮楼、流行前线、海印广场、缤缤广场、商展中心、东川名店、番禺休闲、布料总汇、布艺总汇、电器总汇和少年坊等11个子公司100%股权全部获得工商行政部门的核准,被变更登记到海印股份名下,这11家标的企业的股权过户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成。

  跟随基金身影

  “上市是解决商业地产需要大量资金的一方面,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上市,由此借助境内外基金的力量,则是给商业地产开辟了另一重要途径。”广东楚睿商业咨询董事长黄文杰认为。而日前两则消息引起了商业地产界的关注。

  一则是英国地产开发及投资公司高富诺集团(Grosvenor)传出消息,已成立一只6亿美元的基金,将投资中国的购物中心。目前正在寻找上海的地产开发机会,并计划使亚洲资产在公司总资产所占的比例由目前的6%提高到20%.

  另一则是,在今年4月中旬以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与中信证券策划筹备成立中国第一只有限合伙制的商业地产基金。经过大半年的奔波,日前,筹备方披露,他们基本锁定了潜在投资者———温州企业家群体。

  前者有点风投的意味,这也是外资投行惯用的手法,此前的摩根士丹利、高盛和花旗等早已四处在中国购买物业,而具有讽刺的是,在金融海啸下,以大摩、雷曼兄弟、花旗为代表的外资公司纷纷兜售手中持有的物业。高富诺前不久就购买了原属于摩根士丹利的物业华山夏都苑。

  而后者则是通过证券化来实现“商业地产基金”,即发起人采用特定的资金募集方式,向社会公众或者特定的机构募集资金,再以私募形式运作,到期支付收益。广发证券的相关分析师表示,该基金实际上属房地产短期资金拆借行为的一种,这将给房地产商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低成本高利润模式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和商业和海印股份在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可谓一枝独秀。“在人和商业和海印集团的大部分商业项目当中,其并不拥有项目产权。但正是这样低成本高利润的模式让他们实现了快速的扩张。”黄文杰一针见血地指出。

  按黄文杰理解,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不一样。商业地产讲究的是整体经营,由此他们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庞大,更多的是只租不售,一般回报期在3-5年,若靠租金利润来维持,要3-5年后才能体现较高的回报率。

  而人和商业和海印股份剑走偏锋,选择了低成本的扩张,也就是在他们的大部分商业项目中,多是租赁回来的。其中人和商业的模式更是独特,把防空洞做成地下商城。

  据悉,人和商业在做项目时往往会向地方政府做出相关承诺,然后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获得地下空间。人和商业的运作方式就是把防空洞装修成地下商场,再租给服装商作批发用,全以统一的品牌命名,其中二成左右的铺面会出售,以回笼前期投资。而人和商业在广州站前路“地一大道”的项目更是受到了广州市政府的肯定,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被认为是广州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人防工程。

  “每个城市的防空洞不多,能适合做地下商城的又少之又少。由此,从长远来看,自置物业才是最可靠的发展路径。”黄文杰称。

  跑马圈地圈中好物业

  除了低成本的扩张之外,跑马圈地也是商业地产资本追踪的路径。“好的商业物业错过了就没有了。”中原地产一位杨姓地产经纪告诉记者。最近较典型的例子要数茂业国际,其在半年内收购了四处物业。今年5月才上市的深圳零售企业茂业国际,在国内楼市低迷下,茂业国际却利用手中上市刚募集的资金进行了系列的商业物业收购,包括了山西太原、四川南充和秦皇岛。

  “茂业的地产+百货的模式非常成熟了。”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告诉记者,“而且茂业集团还通过分拆上市,而使发展商业地产的资金源源不断。”据悉,茂业国际今年5月在香港上市就为其募集到约25亿港元,加之其还可得到母公司茂业集团的现金等资源支持,茂业集团是深圳首富黄茂如控制的一家大型地产企业。

  据悉,已经上市的零售企业包括百联集团、苏宁电器、银泰百货等也改变了过去只租不买的扩张方式,加大了收购物业的力度。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秘书长钟铁滨认为,零售企业上市获得大量资金,只能将其投资出去,购买商业物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现在正好赶上楼市低迷,是一个不错的购买时机。

  然而,对于茂业的快速扩张,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跑马圈地时要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位置,否则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链。“也就是说,购买稀缺性的商业物业很重要。”黄华军称。




  相关文章
·  国际制造业股价缩水 国内企业寻找并购机遇  2008-10-14
·  股价下跌成潜在并购对象 上市公司新一轮并购潮或来临  2008-10-6
·  外资并购再争辩 两法规将出台政策性审批或趋向宽松  2008-9-24
·  银行再掀并购信托公司高潮 中行兴业寻合适收购对象  2008-9-8
·  中国政府将针对外资并购正式出台国家安全评估程序  2008-8-26
·  连续3季盈利拟并购扩张 神州数码IT服务或独立上市  2008-8-26
·  交通水务率先打开融资门 地铁酝酿上市融资  2008-8-22
·  中国并购市场风景独好 上半年交易金额超去年全年  200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