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烟台,大连,杭州,广州,广东,山东,胶东,华北,华东,创投,投资,私募,葳尔资本,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资本|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中国私募投资人眼中的2008年 市场动荡信心不减(三)
来源:投资与合作 时间:2009-3-9

  李大诚

  最有体会的事

  “如果问我选择项目什么最关键?第一,管理团队;第二,管理团队;第三,还是管理团队!”作为英国欧华律师事务所(DLA Piper)的合伙人,李大诚2008年最大的感触就是投资要投“人”,2008年欧华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完成了72个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项目。“在过去一年,虽然一些投资方投了很多项目,但不少是在‘碰运气’。我认为,2009年我们还是要回到投资原点上来,就是重视管理团队。”

  李大诚认为,一些通过第一轮融资的企业,之所以后来融不到钱,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管理团队上。“一开始,企业可以用特殊资源、诱人的概念或一个疯狂的评估价来吸引投资,但最终还是要回到管理团队上来。投资就是在投人,人如果不行,就不会再投给这个项目了。”

  李大诚每年要看上百个项目,他说现在去华尔街,感觉就像2001年的硅谷一样。“硅谷那时也许比现在的经济危机还要惨,这么多年的经验和积累,最终又回到一个基本点上来——做事情一定要踏实。没有多少人能预见到这次经济危机,但一个真正好的管理者,应该可以预见到风险,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也就是要适当地保守一点,当大家都在疯狂的时候,他不去冒险。”

  李大诚非常注重对人的判断,哪怕和创业者很熟悉,可以经常一起吃饭、聊天、打球,但该做的调查也必须做,甚至会更认真。“特别信任的人,反而更容易成为最失败的项目,因为做判断时容易受到影响,我们2000年的时候就碰上过这样的案例。所以,人如果不行,合同写得再好钱投入多少也都没有用。”这是李大诚的经验之谈。

  姜楠

  最富挑战的事

  随着中国将奥运会会旗传递给英国,英国中英私募股权协会主席马丁·布卢姆(Martin Bloom)也向中国中小企业发出去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邀请。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在伦敦上市的中国企业并不多,仅为五家,其中包括两家酿造企业、两支基金和一家软件公司。与此同时,有九家中国企业因经营不善退市,这九家公司基本都是在2005-2006年这段上市疯狂期挂牌的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企业市值非常小,低于5000万美元。对此伦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姜楠建议,所需目标融资额小于3000万美元的企业应谨慎考虑是否上市。

  金融危机是影响企业上市的主要原因,很多已经启动上市计划的公司都因此放缓了步伐,有些企业甚至停止上市计划。其主要原因是企业自顾不暇,企业近年的增长大不如前,大多数企业的增长都比预期降低了20%-30%,因此,企业管理者不得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企业增长方面,而无法兼顾上市事宜。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企业,投行和中介公司也是受害者。投行衍生品业务出现问题,经营告急。人员变动频繁加之对市场的不确定导致投行失去了做业务的积极性。姜楠说:“在伦敦市场上,不缺资金和有上市需求的企业,只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很多投行都不在做业务的状态。”

  姜楠表示,很难确定金融危机将会持续到什么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2009年伦敦市场会有很多基金上市和上市企业跨境并购的案例。伦敦市场并不是一个看重行业平均值的市场,它涵盖的行业范围很宽泛,只要企业有好的商业模式及好的现金流,都能在伦敦市场找到机会。

  2008年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总融资额为1169亿美元,与2007年的总融资额相比增长了130%。但2008年融资的方式主要以配售和挂牌为主,IPO融资仅占总额的46%,而2007年为66%。2007年6月伦敦证券交易所与位于米兰的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合并,是促使融资额上升的主要原因。两家交易所合并后成为欧洲第一大交易所,合并后的整合工作是在所难免的。但同时由于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外部环境多变也为伦敦证券交易所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管理层的精力不得不分散于“内忧外患”之间。

  总体来说,去年对伦敦证券交易所是极富挑战的一年,而对于作为联系中国企业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之间桥梁的姜楠来说也是惊险与兴奋并存的一年。2008年10月6日,姜楠带领几家中国企业到伦敦进行路演,当天富时100指数下跌8%,跌破4000点,这是令大家非常震惊的事情,伦敦市场真正受金融危机波及也是从那时开始。但姜楠兴奋地指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也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被强烈地体现出来。”处在金融浪潮前沿的姜楠认为,未来世界将会非常重视中国的发展,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好比一辆快速飞驰的汽车,各国经济便是这辆汽车中不同的引擎,当其他引擎功率开始下降的时候,中国这部引擎的动力就被凸显出来。

  邱立平

  最遗憾的事

  “从投资的角度看,我们还是做得不够好,应该让投资为零。”这算是麦顿投资合伙人邱立平2008年最遗憾的一件事。

  邱立平认为,2008年最恰当的动作是“看”。面对“说得多,讲得多,看得多,动作少”这样的评价,邱立平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我们在2007年看过很多项目,感觉市场已经开始疯狂,不少项目价格过高。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开始把握投资分寸。”到2007年年底,麦顿投资在其第四季度的季报里已经开始正视当年非正常的状态,并判断出中国经济会有一个调整。“我们那个时候已感到很明显,还由此判断调整可能是一个抛物线形式。”邱立平如此描绘了投资变化的路径。在他看来,清晰地评判这几年处于何种阶段极为重要,因为投资这项工作就如同农民地头的播种与收割,“当开始播种的时候,如果你到处去寻找有没有成熟的麦子,那肯定是徒劳的。”

  按照播种理论,邱立平把从2006年开始的这几年理顺成一条较为清晰的波浪线,他这样描述这条线:“第一波是从2006年至2007年,在这个时期有良好的IPO市场,在如此好的退出机会下,应该在这一波成功退出并赚到钱;第二波是从2007年至2008年,这个时期的投资已进入了狂热阶段,投资公司要尽量少投;这两个波段做对之后,就能够把弹药保留下来,就有了第三波征战的本钱;在2009年,这一年的任务就是把钱投下去,等待下一波机会的出现。”

  察古则可以知今。“要历史地看过去和未来。我们这一行永远做的是未来的生意,一定要对未来有很好的判断。”所以根据历史,邱立平简练地概括了自己去年和今年的任务就是——“去年歇着,今年干活儿。”当然,邱立平“干活儿”的策略还是有一些变化。“首先我们预期变化的时间会长;其次要把利润降低,可能20%就很好;最后对企业的期望值要降低,因为确实好的企业在上一轮该上市都已经上市了。但我们要找到未来的领先者。”邱立平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中国私募投资人眼中的2008年 市场动荡信心不减(一)  2009-3-9
·  中国投资年会:经济低潮中挑战与机遇  2009-3-2
·  中国IT资本市场日渐活跃 下半年将迎来投资并购潮  2009-2-20
·  ChinaVenture 2009年1月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2009-2-18
·  中粮集团1.09亿元接盘五谷道场 将被纳入中国食品  2009-2-13
·  上海拟建中国并购融资中心 并购贷款促金融中心建设  2009-2-10
·  看好中国风电产业长远发展前景 VC及PE投资热情不减  2009-2-10
·  海外私募资金涌入中国商业地产 二线城市成为主战场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