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中国资本市场将建“三层大厦”
主板、创业板、场外市场架构获决策层认可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包括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在内的三层次资本市场的框架在获得国务院认可之后,初步定纲。
与此同时,规划此框架的“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工作小组”,也在经历两年“艰辛”后初战告捷,不仅清晰界定了三层次资本市场的定位,还规划出了各层级的发展方向及原则。
在7月14日召开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培训会议”上,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首次对外系统阐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划。
按照规划,主板的发展方向是“做大做强”,一方面是吸引国际企业挂牌,完善主板结构,另一方面是进行产品创新;创业板的推出要“积极稳妥”;场外市场则定位于“统一监管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体系”,原则是稳步推进。
对于多层次市场建设的时间安排,该负责人说,在今年重点推出创业板之后,明年证监会的工作重点将转向场外市场。
神秘的“改革与发展小组”
“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小组”,这是此前对市场而言相对陌生的部门。
实际上,该小组是证监会的内部机构,其成立的大背景是2007年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指定中国证监会牵头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做深入专题研究。
2007年3月2日,当天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宣告了该小组的正式成立,其性质是中国证监会的内部机构。该小组主要成员包括证监会内的九个部门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登记公司。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任组长,副主席姚刚和刘新华任副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放在市场部,负责日常工作。
“主要目的是研究整个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包括主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建设问题,关注制度建设。”7月14日,上述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小组有关负责人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说。
据该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大量调研、了解国外资本市场情况的同时,该小组请教专家讲解,最终确定三层的概念。
至于层与层之间如何划分,在该负责人看来,推动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变量是企业融资需求的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差异性,两者不同的组合即构成了不同的层级。
在最终成形的规划中,按照上市标准高低来进行划层,最高的是主板市场,之后是创业板、场外市场。
其中每个板里面还可以继续分层,即分出平层,如中小板就是主板里面的分层,而不是把资本市场看成四层,此说法已得到国务院认同。
目前而言,“资本市场大厦”三层中,最高层即主板已经盖好;以IPO办法推出为标志,创业板市场正在构建当中。而为了与场外市场在上市资源上有明晰的界定,创业板提出了适当的财务性指标,使整个三个层次体系相互依赖各有借鉴,边界清晰。
“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金字塔(形状),往下走,发行上市标准逐渐降低,是主轴;相对应的投资风险是逐步增加的,标准越来越低,退市概率越来越大,对投资者要求反而逐步提高,这是国际上通用的观点,也是未来所有制度体系,必须体现的原则。”前述办公室负责人说。
三层次目标明确
在进行了清晰的分层后,该小组还规划了三个层级的发展方向。
“现有交易所主板四个字:做大做强。”该负责人说。
在他看来,原有主板面临外延式的拓展,引进国际大型企业,将是完善现有主板结构的很大举措,目前也有一些国际大企业在跟交易所接触,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些困难;同时主板市场还要进行内涵式发展,即不断推出产品创新,比如很多人在研究做CDR(存托凭证)等。
同时,中小板要壮大规模。截至上周末,中小板共有275家中小企业,发行时融资1247亿,市值超1万亿。据深交所一项调查,我国中小板在全球纯粹的中小企业市场中排第三位。
创业板市场目标也已经明确,从功能上讲可以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通道不够问题;从企业需求来讲,满足成长期接近成熟期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对投资者而言,则是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国际上47家仍在运营的创业板中,有5家创业板相对较成功,其经验有三条:一是有一定的标准;二是上市企业的行业多元化;三是严格的退市制度。因此在我国创业板制度建设过程中均有所借鉴。
对于场外市场,规划中是“稳步推进,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构建体系”。其原则是四个字:积极稳妥。
“积极就是战略上要有规划,要大胆设计,稳妥求证,贯彻始终,坚持这个理念和原则。”前述办公室负责人说,场外市场到底如何建,还有一个原则:证监会统一监管下。
多层次资本市场层内在关系还有一层是转板机制。最后的规划是,“两个楼层间要有楼梯,从一楼到二层是升板,反之降板,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往下退,符合条件的经过申请可以升板。”即“升板自愿、降板强制”八字方针。对于转板规则,则要在创业板推出一段时间后根据情况,再确定如何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