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保险公司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的试点实施细则已走完保监会内部所有的程序,并完成会签,将于近期颁布。投资回报率很高的PE业务开闸,无疑是今年保监会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重头戏。
PE投资大有作为
根据保监会的初步估算,今年全年有1.1万亿保险资金需要配置,接近资产存量的30%。面对PE市场即将对保险资金开闸的消息,各大保险公司开始“摩拳擦掌”,只待保监会一声令下。
中国平安已经通过平安信托先行一步,成立了“平安财智”和“平安创新资本”两支专业的PE投资团队,储备了大量PE项目。中国人寿也有多次运作PE项目的经验,其中包括投资南方电网和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认购中信证券,今年还选择了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和一些未上市商业银行投资项目作为储备。太平资产公司正式组建了项目投资事业部,将负责太平资产在私募股权、商业地产等方面的投资。新华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也早就专设了负责私募股权投资的团队。
众多保险公司趋之若鹜的背后,自然是PE业务诱人的回报率。
“我们前段时间对保险资金投资PE业务做了一个保守的估计,预期综合年均回报率能够达到15%-20%的水平,这已经是险资可以进入的投资渠道里回报率最高的。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新的测算,估计参与PE的投资回报率可能达到25%。”东方证券保险业分析师王小罡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PE投资大有可为,前几年PE在中国市场上所获得的回报率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年平均回报率超过35%。
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虽然PE业务的开闸将有可能显著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但一向视安全性大于收益性的保险资金在高风险、高收益的PE领域能否实现预期收益,也让人顾虑重重。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系教授、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江生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PE投资的最大风险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PE投资期限长、流动性低,上市是主要的退出渠道。首先,能不能上市不能确定,再者上市以后股票表现怎么样也不确定,而上市也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保险资金的收益怎么平衡同样需要考虑。”江生忠表示,在目前看,中国的PE投资回报率是不错的,建议保险机构选择经营稳健、成长性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PE项目,特别是国家有关的基建项目可以优先考虑。
PE人士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投资回报有相对乐观的判断。德勤9月22日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信心调查》显示,有93%的PE投资机构预期,在股票市场反弹、经济形势好转的利好支持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将会增加。其中,有39%的受访者认为投资回报会增加,而持有该观点的受访者在去年调查中的占比仅为10%。
中小保险公司可能暂居门外
PE市场巨大的潜在风险必然会让监管部门提高警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PE放行将会慎之又慎,准入门槛之高可能会暂时将中小保险公司拒之门外。
据了解,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试点细则至少进行了3个月的意见征询,并先后多次召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大型保险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探讨,同时广泛征求国内外先进PE机构的意见,设置的一系列考核指标包括偿付能力、公司利润、保费增长等。另外,还要求保险公司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进行投资操作。而且试点初期,将只允许保险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投资,不允许动用保险产品账户资金。
江生忠表示,能够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从规模上来说,至少是中型以上。
多数业内人士预计,保险资金的进入对整个PE市场的影响有限。江生忠对本报记者说:“截至6月底,保险公司资金余额达3.4万亿元。按照5%的投资比例来估算的话,意味着将有1700多亿资金进入PE市场,这1700多亿将有效缓解保险机构的投资压力,但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这个数字是微乎其微的。”
不过市场亦有保险资金投资PE比例将参照社保基金标准即10%的传言,这意味着会有3400多亿的保险资金进入PE市场。无论最终比例为何,都将远超过500亿社保基金进入PE市场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