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0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融资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零部件投融资策略”的问题被参会者广泛讨论。专家们预测,在汽车零部件市场日益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巨大机遇的大前提下,风投和PE将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投资。
“对接”的可能性
风险投资是通过股权资本的方式,对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获得投资收益。风险投资已成为企业创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从风险投资的特点看,当某一行业进入新的增长期,并具有高成长性时,风险投资会大举进入这一行业。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成长性是显而易见的。主机配套与售后市场中,零部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节能环保技术的推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将面临产品的大变革,新的零部件产品市场蕴含更多的商机。
事实上,零部件制造业的盈利性普遍高于整车制造业。在过去10年内,世界大型整车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约为4.7%,而10家超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6.4%,在我国销售额排名前5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平均利润率是6.9%。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零部件市场的规模增长会达到20%以上,国内相关的百余家汽车零部件重点产业园区将同时受益。
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跨国公司全球采购力度的加大,为本土零部件企业提供了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机会。同时,我国新农村建设将为商用车、农用车配件企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我国零部件行业正处于这个高增长期,具有很大的成长潜力,让风投们看到了一个等待挖掘的金矿。
如何对接零部件企业的新课题
零部件行业对资金的渴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一方面零部件企业要承受整车厂零部件采购价格下压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承受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涨价的压力。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双重压力下,零部件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多数零部件企业的现状是资金严重匮乏。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研发和建设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自主创新和加大研发力度往往因为资金问题而不得不陷入困境。
从近几年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比例的30%左右。与国外汽车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投资明显不足。
以前凭借着劳动力密集型投入的发展方式,规模小也可以生存。但是现在,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是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零部件产业良性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汽车零部件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奉行稳健经营原则的银行却不敢将资金贷给具有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对中小企业来讲,由于资产规模小,从银行贷款的难度非常大。
吸引风投无疑是将创新技术与金融资本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式,但目前中国市场存在的普遍情况是,很多零部件企业对如何吸引风投还不了解,特别是对风投的投资范围、投资决策流程、运作模式、投资偏好还不清楚。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获得风投的青睐呢?
从现有的风投成功案例来看,清晰的盈利模式,有远见又符合实际的企业经营计划,有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成功获得风投的三大要素。
同时,在确定风投项目之后,投融资双向了解应该更加密切,以免造成资金引进无法顺畅进行。
“我们希望大家明白,好的风投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及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说,好的风投就是要挖掘“好苗苗”,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它。
当然,企业寻找风投也不能盲目。宗佩民提醒,不同的风投在不同的领域有着独特的资源,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找风投时“要对路”。此外,企业在风投面前也不能委曲求全,一般而言,应签订权利义务对等的协议。
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知识产权状况的改善,财务系统的健全,创新能力的增强,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对风投机构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未来应如何与风投对接,将是零部件企业需要补上的重要一课。
|